i ❤創家系列 :
莊永順
研揚科技董事長
研揚科技董事長莊永順先生,一個出生在嘉義水上的佃農之子,如何看見需求,掌握機會,搖身一變成為工業電腦龍頭,他以最真誠、獨到、啟發人心的方式,分享關於他的奮鬥故事。
一、困苦童年養成勤奮性格
我在嘉義水上鄉的小農家長大,在那個水上機場還是軍用機場,有夜間管制的年代,摸黑潛入軍事基地確認我家稻田有沒有水,是我除了上學之外,最重要的工作。我自認不是一個很會唸書的小孩,但我真的非常勤奮好學,每天天還沒亮,我就騎著幾小時的腳踏車去上學,風雨無阻。但是,在那個資源匱乏的年代,一個貧窮的農家小孩,書唸不好,你就沒有太多選擇的權利。十五歲那年,高中我沒考上第一志願,就去嘉義高工電子科讀書,當時一心只想早點畢業,能去工廠當工人,幫忙家裡賺點錢。但,我沒想到這個選擇,竟然讓我這輩子都和電子業結下不解之緣。
二、時代創造的命運共同體
嘉義高工畢業後,我一個人到臺北找工作,就在基隆路上一間收音機工廠打工,雖然我人在工廠,但那顆熱愛學習的心卻沒困在那裡。上臺北工作的第二年,我努力唸書,考取了當時的技職第一志願--台北工專。在工專就讀的期間,因為選修到《計算機理論與實務操作》這門課,有機會接觸到當時最先進的科技--計算機。現在可能很難以置信,但當時計算機可以說是全球最頂尖的高科技產業,而且價格非常昂貴,如果不是在學校的機會,出身農村的我,是根本接觸不到這麼先進的東西。不要小看一台小小的計算機,它可是很多台灣高科技產大廠的技術前身。畢業後,我進入計算機公司工作,在這裡我遇見了交大剛畢業的劉克振,沒想到,後來我們成了改變彼此人生的重要夥伴。民國66年,我又考上--台灣工業技術學院(台科大前身),畢業後,進入美商增你智擔任指導工程師,一年後轉進惠普公司。就在惠普,我又遇見了劉克振,在這裡我還認識了剛從密西根大學學成歸國的黃育民。
三、看見需求 把握機會
當時我們三個在惠普擔任工程師,薪水非常優渥,但這個時候劉克振嗅出了一個龐大的商機。當年,惠普在全球的業績都相當的好,顧客非常多。然而,惠普只販售硬體,偏偏台灣許多惠普的顧客都是中小企業,這些中小企業因承接的都是國際大廠訂單,對於產品檢測等自動化的需求非常大。我們三位工程師向惠普台灣分公司請纓,希望公司成立相關部門掌握趨勢。但是相當可惜,當時惠普台灣分公司並未接納我們的意見。雖然我們三個被總公司拒絕,但我們沒放棄,反而更堅信自己商業眼光與專業技術能力。在一位創業家前輩的鼓勵下,我們三個毅然決然的離開惠普,獨立出來成為惠普硬體的軟體系統集成商,於是研華科技正式成立。
三、創業維艱有賴團隊作戰
在研華成立的前一年,我們已經相當清楚未來的策略規劃及客群,三個人各自想辦法籌到一百萬當研華的資本。再依據個人的特長,由技術能力最強的黃育民來負責產品研發,業務能力最強劉克振負責業業務和產品企劃,其餘人事、策略規劃、財務等零碎繁雜的業務則,則由我負責。創業初期,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,因為沒錢,我們就跟前面提到的創業家前輩租了一間閒置已久,卻可以容納五個人的小辦公室。當時,我們的經營的策略是選擇與惠普共生雙贏的經營模式。因此,雖然離開惠普,但我們還是四處幫惠普銷售儀器。等客戶購買惠普的儀器後,我們三個再幫客戶做客製化的服務,針對中小企業需求,幫客戶寫程式。這個策略,對資金有限的我們而嚴,可說是最有利的營運模式,因為,唯一的成本只有開發軟體的時間。又這麼剛好,當時國家十大建設,也把自動化列為重要的政策之一,種種因素配合下這條創業之路順風順水,讓我們三位無心插柳的工程師,一年就能賺一個資本額回來。
四、內部分拆創業策略獨到
做了五年的系統集成商,我們開始省思到,系統集成商雖然能賺錢,但公司規模卻做不大,除了培養一位工程師的養成,至少要兩年的時間外,當時研華的資本是不容許我們像惠普一樣,在全球都成立分公司,這個缺點就是我們無法第一時間解決客戶的問題所在。於是我們做出一個重大的決策---成為系統組建生產的廠商。
如此一來,研華生產的系統組建,能跨出地域限制,輕鬆提供給更多國家的系統集成商使用,就像是IBM裡面的界面卡一樣的操作方式,我們的顧客可以直接將有問題的產品,寄回來給研華,還有些顧客會多採購卡片當庫存。如此一來,一旦系統發生問題,顧客就不會因為工程師沒到現場而無法解決,能確保不影響客戶的生產線。我們順利解決了兩個問題,一個是界面卡只需要由我們頂尖的工程師研發出來,再交由工專、技術學院或高工的學生複製即可,不需要花兩年培養一位工程師。另一方面,一旦產品發生問題,客戶就可以第一時間更換界面卡,不用浪費時間等待工程師或延誤生產線,唯有如此,研華的產品才能登上國際市場舞台。
五、鼓勵創新的企業DNA
現今的研華體系可說是相當龐大,目前研華科技由劉克振董事長負責,而我所負責的是旗下於1992年底~1993年初成立的子公司研揚科技。到了2010年,我又發現市場對於醫療電腦的需求潛力,於是鼓勵旗下一個約十人的主管部門,獨立出來成立醫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。作為母公司的研華科技,非常鼓勵這樣的內部創業,每當經營團隊累積到一定的能量後,母公司就會鼓勵主管,讓他有機會就去嘗試自己獨當一面,勇敢創造新的機會和職涯。對母公司而言,這是有好處的,因為不只是主管有獨立發展的機會,母公司更是多了一個賺錢的金雞母,何樂而不為呢。當然,我們也會遇到內部創業,但經營狀況不是很好的公司,此時我們會介入協助輔導,過程中一路陪伴,從虧損到賺錢甚至上櫃,這就是我對經營團隊的期許,所以我認為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,不斷的建立更多的灘頭堡,讓經營主管去發揮共創雙贏的態勢,是相當重要的。
六、企業有成 捐款回饋社會
在創業初期,我們三個邀請了著名的歐陽教授擔任顧問,為公司規劃五年的中長期策略。許多人會覺得疑惑,一間小公司幹嘛請知名的教授做中長期規劃?關於這點,我個人是非常堅持的。也因為這份堅持,奠定了研華與後來研揚的創業藍圖,為企業家引進了人文色彩。我們因此成立的基金,在運作上與許多基金會不同,一來都以公司命名,但資金全是出自個人,非公司內部資金來運作。二來全都是實際運作,並且在服務目標上也做區分,研華服務大專以上,研揚則服務高中以下的孩子。我們做基金會是相當用心的,甚至從什麼項目著手,都認真研究再三。當時,我們探討歐洲中小型國家為何國力強盛,發現這些國家,在美學實力與鑒賞力上,有非常高的造詣,於是我們開始深耕藝術教育。從教育著手,致力於提升國內高中以下的小朋友藝術鑑賞能力。近年,又再加入科技教育和音樂教育。
七、我給年輕人的建議
對於雙創這個主題,我其實不鼓勵大學生畢業即創業,但我認為創新是一定要的。創新是可以協助部門、公司與家庭的。我期許學生在求學時期,一定要開始學習雙創課程,第一步,就是要了解創新對企業和對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性。將來,創業的機會來臨,你才能有正確的觀念和組織團隊的能力。我也建議,有心要創業的大學生,當你職涯累積一定實力,有機會創業時,務必和母公司保持合作,而非競爭的模式,在我身邊有很多成功和失敗的例子,我從中發現與母公司的關係,採取合作模式的企業,真的都比採競爭模式的企業,走得更好且更長遠。
八、打造產學合作典範
技職體系出身的我,這些年的觀察,北科大、台科大學生,大約有百分之九十會選擇繼續升學深造。然而,其他技職院校的學生則不然,讓這些學生在大學畢業後能直接跟產業結合,立即為企業所用,這是非常很重要的。所以,我推動企業應該與就近的學校合作,把技職體系與產學直接結合起來,讓學生一畢業就能進入產業界,完全不會浪費時間。所以,我這幾年率先協助推動雙創教育,旨在拋磚引玉,希望能建立典範。學生在學校受到的訓練,就是企業希望他具備的能力。而且,訓練後學生能直接進入企業工作並能有所貢獻,是我希望未來能打造的典範,也是我能為台灣科技院校出身的孩子做出的貢獻。